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科室介绍 > 青少年康复中心

关爱如海洋,自闭不孤独

 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,是广泛性发育障碍(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,PDD)的代表性疾病。属于神经性疾病,多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关。核心症状是社会交流、交往等沟通的能力障碍,一般表现为与父母缺少依恋,对父母呼唤或互动没有反应,语言能力的发展落后或倒退,还会重复刻板的兴趣和行为等。

  1980年出版的《DSM-Ⅲ》首次将童年孤独症视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。之后,随着对孤独症研究的深入,逐步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,受多种环境因子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。

  自闭症患者,虽然外表与常人无异,但他们的内心却与我们完全不同.....

  他们“目中无人”

  自闭症多发于儿童,他们几乎不搭理任何人,包括他们的父母,这种“社会隔绝”的特点能让他们屏蔽外界传递给他们的信息。

  然而,这种屏蔽只涉及人,他们对事物的关注和体验跟我们没有差别,有时反而会更胜一筹,很多孤独症患者拥有巨大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,全神贯注到周围的人仿佛都变成了透明的,即使是突然间的一声巨响,也不能将他们从自己的世界惊醒。

  但是不要以为他们对人冷漠就没有感情的流露,他们会经常控制不了自己骤然间的冲动,尤其是当事情的发展不顺时,他们就会暴怒,并难以捉摸。

  他们“智力发育迟缓”

  大约有70%~90%的孤独症患者的智商都低于70,但同样是智力发育迟滞,他们和我们还是有着区别的:智力测试通常包括测试空间能力、数学能力、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等,他们在空间能力上的表现要比在语言能力上要好得多,而我们则在所有测试上表现得都差不多。

  超过一半的孤独症患者根本就不说话。而说话的患者则会发出类似咿呀学语的声音、嘀咕声、尖叫声.......有时还会毫无目的地重复歌曲、电视剧的片段,以及看到或听到的对话片段。

  孤独症患者在表述的时候说话没有语调,像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人,不会进行“你一言我一语”来回交流式的对话,也不会围绕着某个主题进行交流,缺失了语言功能。

  他们“刻板印象”

  在规定的时间,按规定的步骤做规定的事,就是他们典型的“仪式性行为”,很难接受新的事物,如果事情没有按照顺序完成,或者遗漏了哪个步骤,他们就会感到惶恐,末日将至,从而大发雷霆。

  他们还有特别的“恋旧情结”,他们会重复不停地做同一个动作,比如旋转、踮脚、击掌、摇晃等动作。

  目前,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,都没有任何药物可以直接治疗自闭症,唯一的科学方法就是到专业的康复机构去接受康复训练,只有通过长时间的训练,才可能缩小自闭症患者与正常儿童的差距,让他们尽可能融入常人的群体中。

  现今社会对于自闭症仍然缺乏一些认知和了解,认知不准确,了解不详细,对其忽略轻视,导致很多人不知道孤独症。但是孤独症,“孤独”一词,不管怎么说出来,都带着浓浓的悲情色彩,不论是谁,似乎一提到孤独,就变得悲伤起来。

  孤独不是孤立,有时候,即便身边有人陪伴,却依然会觉得孤独,内心的孤独,有时候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填满的,身体的依偎难以平复心灵的空寂。只有陪伴与爱,才能让他们不再孤独

>>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 <<